为推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跨院系、跨专业研究生之间学术研讨交流平台,加强多学科知识、观点和思维的碰撞与融合,12月8日,2023年“农工情·华嘉杯”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论坛在宣武医院成功举办。农工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江欣、副主委张金兰,北京华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凯璇,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健,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副院长卢洁,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宇童,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处长张瀛,首都医科大学团委书记周玲微,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思部副部长胡正娟等出席。各学院获奖选手、线上线下20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据悉,11月26日,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医技与综合、感染免疫与基础医学、医学人工智能+五个分论坛已成功举办。52位选手经过各学院初评,进行了分论坛学术交流和展示。来自校内外的分论坛专家评委高度肯定首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跨越多学科的演讲内容,对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中肯意见。论坛伊始,与会师生以视频形式共同回顾了五个分论坛精彩瞬间。
岳小林代表宣武医院向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她鼓励同学们不仅要扎实学好临床知识、练好临床技能,更要善于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学术碰撞与交融中品味探索研究的精髓与魅力。
李凯璇代表北京华嘉公益基金会讲话,表示五场分论坛精彩举办,充分展示了首医学子优秀的学术风采、科研能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医学传承。她鼓励更多的医学生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在新兴的科学领域激发创新精神。华嘉公益基金将继续助力医学研究成果落地开花,助力首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个分论坛一等奖获奖选手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跨领域的交流和展示。选手们思路清晰,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分享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
本届论坛特设小医生·大专家圆桌访谈环节。围绕“医学智变促发展 跨界创新话未来”主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唐晓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春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三位教授与研究生代表深入交流。“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时代,医学生该如何正确应用”,科学的精神在思维碰撞中深化。
针对医学生在涉及与其他学科合作时遇到的困境,教授们建议同学们积极寻找跨学科的合作机会,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同时勇于探索交叉学科项目,通过建立跨学科团队,共同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关于如何正确使用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可行性和问题,教授们建议医学生们要理解ChatGPT的局限性,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作为辅助工具,更应注重人的创新精神。
王宇童宣读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希望各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希望全体研究生导师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论坛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与会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
江欣首先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向一直支持关心农工党工作的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及宣武医院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此次论坛成功举办付出辛劳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她指出,通过各位选手的精彩展示,深切感受到首医学子优秀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崇高的科研理想。
张健代表学校党委,感谢农工党北京市委和华嘉公益基金会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大力支持,感谢宣武医院为承办历届论坛所作的辛勤筹备,同时对所有获奖同学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研究生学术论坛作为我校一项重要的学术品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张健鼓励医学生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本领,同时要培养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攻坚克难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扶伤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强本领,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青年医学人才。